问题 问答题

某版本教材中通过以下五个步骤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作实验探究,写出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其相关的教学准备。(1)假设: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会变成麦芽糖(2)实验材料:两个相等的容器、水、唾液、碘酒(3)试验计划:先在两个容器中加入同样等分的馒头,然后再分别在两个容器中加入同样等分的水和唾液,将温度保持在37度左右。几分钟后再分别在两个容器中加入同样等分的碘酒。(4)结果:加唾液的没有变蓝,而加水的变蓝了。(5)结论: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变成了麦芽糖。

答案

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描述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②说出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变为麦芽糖。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设计对照实验,探究唾液、舌、牙齿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小组合作完成“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中,积极主动参与,对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施作出自己的贡献。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唾液、舌、牙齿在“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实验过程。

(3)课前准备教学演示文稿,消化系统结构图片,试管若干,试管架,消毒口杯,玻璃棒,小刀,蒸馏水,碘液,馒头等。

多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甲)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楚人以晏子 短:(               )

     ②傧者道 更:(               )     

     ③驷马,意气扬扬 策:(               )  

     ④而晏子 延:(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晏子使楚    齐命使,各有所主

B.肩接踵而在    其两膝相

C.既而归,其妻请    国怀乡,忧谗畏讥

D.夫问其    扶苏以数谏,上使外将兵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小门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苛政猛虎也

B.妾是求去也    先帝不臣卑鄙

C.夫为相御    一犬坐于前

D.齐临淄三百闾    辍耕垄上

4.翻译下面句子。

     ①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甲乙两段内容,你认为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