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各组生物中不能用该图来分类的是()。

A.①香菇、②银杏、③葫芦藓、④水绵

B.①木耳、②水杉、③大豆、④衣藻

C.①蘑菇、②油松、③肾蕨、④海带

D.①蘑菇、②红桧、③地钱、④海带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没有叶绿体只能进行异养的是动物和微生物,有叶绿体的是植物。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中的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有果实,没有果实的是裸子植物。①无叶绿体,应该是蘑菇或香菇或木耳;②有种子,应该是银杏或油松;③无种子,有叶,应该是葫芦藓或墙藓或肾蕨,不应该是大豆,因为大豆有叶、有种子;④无种子,没有叶,应该是藻类植物。可见只有B错误,故选B。

单项选择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外交事务比以前各代有所增加,特别是清代后期,与世界很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外交事务繁杂是此前任何一个朝代无法相比的。因此,有清一代外交机构的设立,亦与前代有所不同。清代前期,既保留了传统的鸿胪寺建制,又设立理藩院,会同四译馆管理外交事务,清代后期根据国内国际形式改革官制,先设 * * 各国事务衙门,后在美国、西班牙等国的要求下于1901年7月24日改 * * 衙门为外务部,具体负责外交事务,鸿胪寺与理藩院的外交职能相应转向国内。           

陈彦辉《中国古代外交人员及机构名称严格述略》

材料二:在民国时期,有专门进行外交官、领事官的考试,既是为了给使领馆招募合格的官员,又是为了提高外交官、领事官乃至外交部官员的素质。应试人必须先通过外交部举行的甄录试,这意味着外交部对于将来的录取者有初审权。通过初审后便通知举行面试。面试有两项:一是作文,用中文和外文笔试;二是口试外语。甄录试及格者,由外交部咨送参加正试。

朱汉国、杨群《中华民国史·志三》

材料三:1949年至1999年世界各大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统计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初年和清朝晚期外交方面的突出变化。(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民国政府时期外交建设方面的哪些现象?(4分)并列举民国时期重要的外交成就。(最少两例)(4分)

(3)根据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外交成绩突出的原因。(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