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撰文声称:“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 * * 并重。”下列文章与陈独秀认为的“科学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处世观

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治学精神

答案

答案:B

单项选择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证明,科学和创新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知识源泉。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

材料二: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 * * )

材料四:以英国棉纺业中心城市曼彻斯特为例,工业革命前,这里人口仅在1万左右。1786年,居民们看到了第一根烟囱。仅过了15年后,曼彻斯特已有约50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成排的大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纱厂周围是工人的棚屋,绵延数里,几乎将旧城区包围。……城市中心区域已经美化,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旁边设有商店。

——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二、三,说明爱因斯坦和邓 * * 在论述科学的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两人在论述科学的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四所反映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上述材料,概括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