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计算:
(1)0-1+2-3+4-5;
(2)-4.2+5.7-8.4+10.2;
(3)-30-11-(-10)+(-12)+18;
(4)(+
1
2
)-(-
4
5
)+(-
2
3
)-(+
1
2
)+(-
1
3
);
(5)|-7
3
8
+4
1
2
|+(-18
1
4
)+|-6-
1
2
|;
(6)3
1
2
-(-2
1
4
)+(-
1
3
)-0.25+(+
1
6
).
答案

(1)原式=(2+4)+(-1-3-5)=6-9=-3;

(2)原式=(5.7+10.2)+(-4.2-8.4)=15.9-12.6=3.3;

(3)原式=-30-11+10-12+18=(-30-11-12)+(10+18)=-53+28=-25;

(4)原式=

1
2
+
4
5
-
2
3
-
1
2
-
1
3
=
4
5
-1=-
1
5

(5)原式=3

1
8
-18
1
4
+6
1
2
=9
5
8
-18
2
8
=-9
3
8

(6)原式=3

1
2
+2
1
4
-
1
3
-
1
4
+
1
6
=3
1
3
-2=1
1
3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以下是“杨澜工作室采访余光中:江河终必要入海”的采访片段,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杨澜:您去过这么多地方,但是一直没有一个永久住址,要么在台北,要么在美国,您几次去美国,后来在香港的中文大学教了很多年的书,现在住在高雄。如果让您在地图上标出最心爱的地方,应该是哪里?

余光中:这很难说,因为我住过许多地方。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了好多抒发乡愁的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似的,不是某省、某县、某村,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成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一个地理的某一点。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国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所以那一年我到东北去访问,那东北的作家就欢迎我,我短短的致词就讲到我小时候在抗战时候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 

杨澜:《长城谣》。 

余光中:我小时候也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在目前的台湾做一个所谓中国的诗人,也许是有点困难,或者会引起非议,不过我这儿有一篇散文,里面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澜:为荣?

余光中:没有了。(余光中的原文没“为荣”这两个字) 

杨澜:                                                                   

访谈至此,如果你是杨澜,你会怎么说?(100字以内)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