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8分)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 mol 的H2和0.6 mol 的I2 ;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2(g) + I2(g)  2HI(g)  ΔH﹤ 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1)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V(HI)为_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第3位)

(2)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升高温度, HI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___(用图2中a~c的编号回答)。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加入I2, 则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___(用图2中d~f的编号回答)。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把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请在图中画出从第8分钟开始向后HI浓度的变化情况。

答案

(8分,每空2分)(1) (2)  c           (3)f 

(4)见下图

考查反应速率的计算、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等

(1)平衡时生成HI是0.5mol/L,所以反应速率是0.5mol/L÷3min=0.167mol/(L·min)。

(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碘化氢的浓度降低,所以答案选c。

(3)若加入I2,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H2浓度降低,因此答案选f。

(4)由于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若把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平衡不移动,物质的浓度都变为用来的1/2,所以正确的图像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小题。  

蔡邕列传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召拜郎中,校书东观。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即收付廷尉治罪。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

①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②将命者:侍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建宁三年,司徒桥玄府辟:被征召

B.切敕州郡举邑府诣:主旨

C.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后退

D.搢绅诸儒莫不流涕搢绅:官员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色。家有老妪,尝居

B.蔡君向来,至门去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C.比往而酒酣焉。仆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D.吾心耸然,惟恐螳螂失之也弈秋,通国善弈者也小题3:翻译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12分)

①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4分)

②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4分)

③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4分)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