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儒学:(10分)
材料一: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则进一步说: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雠。杀掉昏主暴君,孟子甚至认为不是弑君,而是“诛独夫”。
——汪丁丁《简论王元化先生自由主义思想的复杂性》
材料二: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
——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材料三:宋朝正巧是要对儒家经典重新作出诠释的时候。……研究儒家的力量才称得上真正成熟……
——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1)材料一反映出孔子和孟子所强调的君臣关系具有怎样的特征?(1分)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学术系统”有何主要特征?(3分)
(3)为材料三中的“真正成熟”说明理由?(3分)
(4)依次陈述以上三个时期儒学变化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3分)
(1)双向特征。(1分)
(2)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系统提出“天人感应”之说。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3分)
(3)程颐、朱熹等人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并将之通俗化普及化。(3分)
(4)孔孟的主张是针对春秋战国社会变革、动荡纷争的现状提出的治国救世主张之一,对君臣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董仲舒的主张顺应了汉逐渐强盛、要求以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的需要;唐中期以来,传统经学体系及伦理纲常受到巨大冲击,程朱对儒学进行创新改造,使理学逐渐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和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3分)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一题,孔子认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认为“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雠”所以君臣关系是相互的。
第二题,主要考查的是董仲舒把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这个系统在思想方面和政治方面的主要特征。
第三题,“宋朝正巧是要对儒家经典重新作出诠释的时候”表明宋朝将儒家经典又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主要值得是“程朱”理学的形成。
第四题,孔孟思想形成时期正是中国春秋战国社会变革、动荡纷争的时期。而董仲舒思想形成事情正是汉逐渐强盛、要求以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时期,程朱理学形成时期正是传统经学体系及伦理纲常受到巨大冲击,所以程朱对儒学进行创新改造,使理学逐渐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和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