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蕴含着丰富的宝藏,总能吸引关注的目光,总能激起探索的愿望。
某班举行“关注海洋权益,增强海权意识”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相关问题。
环节一:拓展视野。第一组同学出示了关于海洋法的如下资料:
领海: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上述主权不仅及于水域,而且扩展于领海之上的空间及海底和底土。
毗连区:是指领海以外而又与领海相连,由沿海国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制权的一个海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为12海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等于24海里的线。
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有下列权利: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以及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源等的主权权利;对建造和使用人工岛屿、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和保护海洋环境的管辖权。
环节二:关注南海。第二组同学介绍并阐述了南海的战略地位:
南海是位于中国南方的陆缘海,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 南海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时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从军事战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我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 南海岛礁附近海域拥有丰富的资源,渔业资源、航道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从航道上来讲,每年大约有4万多艘船只经过南海海域。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90%以上的石油输入要依赖南海这个航道;经过南海航道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总贸易额的三分之二。就中国来讲,通往国外的近40条航线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航线经过南海海域。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海的资源战略意义被肯定以来,这片空虚的战略要地迅速被周边其他国家抢夺。迄今为止,南海周边国家已经在南海开了1380口油井。 |
小题1:运用关于国家利益分类的知识,说明如果他国侵犯我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会损害我国哪些国家利益。(3分)
小题2: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维护我国在南海的国家利益。(3分)
小题3:请你就如何提高公民的海权意识向政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2分)
小题1:①安全利益(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等); (1分)
②政治利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等); (1分)
③经济利益(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1分)小题1:①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相一致的。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南海资源丰富,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战略意义。
维护南海权益,关系到我国的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3分)
从以上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回答,且观点正确,均可给3分;
从以上理论或现实一个角度回答,且观点正确,最多给2分;
从以上理论或现实一个角度回答,且表述偏差,酌情给1分;
小题1:政府应加火维护海权的宣传力度;
政府应增加海洋教育经费,增设海洋权益维护的相关课程;
政府应鼓励海洋权益维护相关书籍的出版和电视节目的制作;
政府应加强海防和海军建设,提高军队和地方海防意识和应对海防危机能力。(2分)
言之有理,即可给2分。
未能从政府角度回答,但具体建议有利于提高公民海权意识,且政府能参与其中,酌情给1分。
既未能从政府角度回答,也不能围绕提高公民海权意识提出具体建议,酌情给0分。
本题以某班举行“关注海洋权益,增强海权意识”主题班会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政府知识的理解。
小题1:可以从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方面回答。
小题1:可以从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的安全利益等方面回答问题。
小题1:可以从增设海洋权益维护、加强海防和海军建设、相关书籍的出版和电视节目的制作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