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胡 * * 8日上午在向中共十八大作报告时说,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胡 * * 同志表示,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材料二  胡 * * 同志表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 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15分)

答案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3分)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时代的潮流。(3分)

③发展是硬道理,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只有加快发展,我国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3分)

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可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也可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分)

题目分析:本题以胡 * * 向中共十八大作报告时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审读设问,限制知识范围是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问题明确,结合课本知识从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几方面回答。

点评:解答原因类的材料题,首先,要明确设问指向,即设问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通过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明确回答问题的角度。其次,链接材料内容,结合设问指向,凸显回答问题的角度。最后,依据答案具体内容,把握答案核心要素,对答案进行取舍。

阅读理解与欣赏

杭州西湖 

       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环湖一周约15公里。苏堤白堤把全湖隔为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有如西子,淡抹浓妆,神采不同;阴晴雨雪,风韵万千。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 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阳春三月, 莺飞草长;桃红柳绿,青山含翠;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 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西湖四时景不同。     

       西湖风景区内主要景点多达40余个,并有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三潭印月之巧,柳浪闻莺之艳,花港观鱼之趣,西泠印社之雅,更兼虎跑水清、龙井茶碧,均令游人流连忘返。 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中外人士被西湖那秀丽温馨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萌生无限缱绻眷恋 的情怀。十景为: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三潭印月、南屏晚 钟、雷峰夕照、曲院风荷、断桥残雪。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 

1.文中介绍了西湖哪几个季节的景色?每个季节中什么景色最突出? 

                                                                                                                                                       

                                                                                                                                                        

2.从文中,你了解到西湖有哪些景点?用横线画出来。 

3.短文中有两句话总的介绍了西湖景色的特点,把这两句话抄写下来。

                                                                                                                                                        

                                                                                                                                                        

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