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已知反应FeO(s)+CO(g)  Fe(s)+CO2(g) 的Kc=0.5(1273K)。若起始浓度c(CO) = 0.05 mol·L-1,c(CO2) = 0.01 mol·L-1,请回答:

(1)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并计算反应物、生成物的平衡浓度。

(2)CO的转化率是多少?

答案

(1)反应正向进行  (2)c(CO)=0.04mol/L      c(CO2=0.02mol/L    (3)20

题目分析:(1)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如果起始浓度c(CO) = 0.05 mol·L1,c(CO2) = 0.01 mol·L1,则此时K=<0.5,所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2)设平衡时生成CO2的浓度是x,则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解得x=0.01mol/L,则反应物、生成物的平衡浓度分别是0.04mol/L和0.02mol/,其中CO的转化率是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平衡常数的含义,然后依据方程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赵老师"芝加哥城市建设选址"课堂延伸的教学过程:在一张美国北方五大湖附近的轮廓地图上,没有地名,只标注有河、湖、山脉、平原等自然条件和铁矿、煤矿、铜矿等自然资源。先向学生介绍一些资源、人口、运输以及食品供应方面的地理知识,然后要求学生对给出的上述地图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确定一下美国北方大城市芝加哥应该建在何处?铁路应该怎样合理选线?公路应该如何分布?但不准学生看地理参考资料和详细地图。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提出了似乎合理的见解,每人都标出了主要城市、铁路、公路等位置,如有的学生从河流与湖泊的角度,提出A地可以建立城市(水运交通);有的学生从资源的采掘与利用的角度,认为B地可建立城市(资源矿藏);有的学生从粮食生产与供应的角度,认为C地可建立城市(处于平原中心的粮食供应),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气氛十分热烈。最后,当教师用地理资料(地理真实情况)核对,即把标有城市的同样境域的一张地图挂出,对学生所获得的结论验证,明确答案(即被发现的地理知识)是否正确时,大家都欢呼雀跃起来,沉浸在发现的快乐之中。

上述材料中,该教师主要采用了哪种地理教学方法?并说明该教学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