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光绪乙未、丙申之际,始改用火柴,俗称“自来火”,为欧洲输入品……洗面擦身之布,旧时多用土布……自毛巾盛行,即下至农家,亦皆用之……洗面去垢,曩日皆用本地所产之皂荚,自欧美肥皂行销中国后,遂无有皂荚者,计时之器,仅有日晷仪,用者亦不多,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

——民国《嘉定县续志风土志》

材料二: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鲁迅全集》第一卷

材料三 国人的日常生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8分)试分析原因(6分)。

(2)材料一中“自毛巾盛行,即下至农家,亦皆用之”的记载是否符当时的实际情况?(2分)试说明原因(4分)

(3)据材料简要分析说明我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后,在饮食结构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主要原因。(7分)

(4)结合三段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自近代以来,人们群众生活变化体现了怎样的特点?并简要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8分):

火柴取代火石、毛巾取代土布巾、肥皂取代皂荚、钟表取代日晷仪。

(6分)原因: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思想传入中国;中国近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新思想产生、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

(2)(2分)使用毛巾擦身“下至农家亦皆用之”的说法不妥,

原因(4分)因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农村影响极小,所以不可能在农村普及毛巾。

(3)(3分)变化: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人们更讲究营养,注意膳食结构,粗粮和绿色食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4分)主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政府的政策——政府实施了“菜蓝子工程”。

(4)(2分)特点:单调——丰富,活着——生活幸福 传统——全盘西化——土洋结合

(4分)认识:生产力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和平发展、政府政策的调整推动者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人民生活由挨饿——温饱——小康——全面小康;我国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解决之后,作为精神层面上的业余生活就有条件上一个新的台阶,人们得以追求高层次、高品位和多样化的生活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