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简答题

2013年4月7日,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习 * * * * 发表题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他强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要积极创造更多合作机遇,提高合作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多做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关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答案

(1)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其形式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各国应积极创造更多合作机遇,不断提高合作水平,避免冲突和对抗。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各国应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多做贡献。

(3)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各国应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

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可结合材料,从国际关系的内容、基本形式、决定性因素以及如何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求谏

吴兢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主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政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之。 勖:勉励

B.亦诛死寻:不久

C.如属文之士属文:叮嘱写文章

D.言语致失次第次第:(言语的)顺序、先后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皆失举措若是,孰能御之

B.愚臣处不讳朝师道不传也久矣

C.言不用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D.又比见人来奏事乃使从衣褐小题3:下列各项,均能表现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一项是( )

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②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人,预闻政事

③公等亦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

④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⑤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⑤

D.① ② ⑤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4分)

(2)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4分)

(3)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4分)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