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材料三 651年,阿拉伯使者第一次来到中国的长安,以后交往频繁。在一个半世纪内,阿拉伯使者进入长安达三十多次。在长安这座国际性大都市里,大量的阿拉伯人、其他外国商人和侨民,同中国居民共同生活。

(1)材料一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他的身份如何?他的反映东方文明的伟大著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说出此人的主要事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他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人身上,你学到了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三中的时间是651年,此时正值中国的哪一朝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能列举古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有哪些贡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马可·波罗;他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行纪》。

(2)主要事迹:1271年,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历时三年多,1275年到达中国。马可·波罗一行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到过许多大城市。1295年回到威尼斯后,马可?波罗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做《马可·波罗行纪》,向西方世界介绍了东方的繁荣富庶,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与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最伟大的贡献:马可·波罗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

(3)学到的品质:马可·波罗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不怕困难挫折,勇往直前的顽强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以他为榜样,为国际交流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4)结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存在着长久的和平友好交往关系。

(5)651年正值中国的唐朝。

(6)贡献:吸取和传播阿拉伯数字;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商人往来于三大洲,他们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而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医学知识等也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