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近年来,为争夺太空主动权,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空间大战愈演愈烈。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府2013年11月23日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和识别区示意图。
中国: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完全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东海防空识别区范围,是我国根据空防要求和维护空中飞行秩序需要确定的,是维护领土领空主权和安全的正当合法之举。
日本:对于中国公布东海防空识别区,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局局长通过电话向中国驻日公使韩志强表示了抗议,日本防卫省大臣也召开会议,表示要加强对中国的监视。
美国:美国国防部2013年11月26日称,美军两架B-52远程战略轰炸机进入东海防空识别区。近日,美国明确表示,不承认中国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
(1)根据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对中、日、美关于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的不同态度进行评析。(12分)
材料二 2013年12月2日,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实施探月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很大的远期效益。首先,月球上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这些资源是未来人类争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有人称月球或许会成为21世纪的波斯湾,就是因为月球上有目前地球上没有的丰富的氦—3资源。航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从吃的方便面、穿的气垫鞋、用于拍照的手机高清摄像头等,都是航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说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8分)
(1)(12分)
①国际关系内容丰富,形式复杂多样。中、日、美态度不同,表明国际关系的复杂多样性。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中、日、美态度的不同,表明各国根本利益的不同,都是维护本国利益的需要。
③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影响一国的外交态度及外交关系。中、日、美态度的不同,表明各国外交政策的不同。
④主权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主权国家享有基本权利,同时,也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等国际性义务。日、美的表态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内政的干涉。
⑤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日、美都应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同时,应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构建和谐世界。
(考生任意答出四点即可给满分)
(2)(8分)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有利于推动科技发展,提升文化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每点4分,共8分)
题目分析:
(1)解读设问,本题知识范围较为明确,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但还需要针对题目进行知识的梳理和筛选,题目类型是观点评析类。首先,根据题意对中、日、美关于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的不同态度属于主权国家之际的关系,属于国际关系的范畴,关于国际关系的知识包括国际关系的内容形式、决定因素;同时中美日关于中国防空识别区的看法不同,说明各国外交政策不同,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三者都是主权国家,主权国家有权利和义务,题中日美没有履行义务,侵犯我国权利;最后,从当今时代的主题出发,三者应该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应尊重其他国家正当利益,构建和谐世界。
(2)解读设问,本题知识范围明确文化与社会的角度,题目类型意义类。“嫦娥三号”成功发射首先是综合国力的象征,运用的知识即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结合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同时嫦娥三号作为科技,属于文化范畴,对经济政治产生影响,即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具体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再进一步分析嫦娥三号发射的意义,即推动科技发展,提升文化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