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一家宾馆新开业,为吸引外国宾客,希望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请你用英语为其写一篇文字介绍。主要内容就包括:地点:1距白山入口处500米;

2房间及价格:单人间(共20间);

100元/天;双人间(共15间);

150元/天;热水淋浴;

3餐饮:餐厅(中、西餐),咖啡厅(茶、咖啡);

4游泳池:全天免费开放;

5欢迎预定。

注意:

1词数100左右,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Welcome to Baishan Mountain Hotel

Baishan Mountain Hotel is now open for business.

答案

Welcome to Baishan Mountain Hotel

Baishan Mountain Hotel is now open for business.

Our hotel stands 500 meters away from the entrance to Baishan Mountain. It has 20 single rooms and 15 double rooms, all with hot showers. A single room is 100 yuan and a double room 150 yuan for one night. You are advised to book in advance. The hotel serves three meals a day and there are Chinese food and western food for you to choose from. You can also enjoy yourself at the cafe drinking tea or coffee in the evening. We also have a swimming pool, which is open all day and free of charge.

All are welcome!

题目分析:题目要求写一篇文章来向外国游客介绍新开业的宾馆,题目给出了5个要点,不要逐条翻译,注意语意的连贯。写作时,侧重讲宾馆的地理位置、价格、配套设施等,可以适当增加细节。尽量使用第一人称,使用高级词汇和重点语法知识。

【亮点说明】范文使用了短语away from, in advance, choose from, enjoy yourself, free of charge等,使文章显得简洁凝练而又充实。范文使用also使列举更有条理性;范文使用了语法中的非谓语动词drinking tea or coffee作伴随状语;使用了定语从句which is open all day和被动语态are advised to。语法知识运用熟练,给文章增色很多。

阅读理解与欣赏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协 * * 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物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芳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纹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粟,铁丝网和绞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的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像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的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像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21.文章开头三节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4分)

答:

22.(1)第五段中,作者是怎样写奥斯威辛集中营景象的?(2)“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答:(1)

(2)

23.(1)文中奥斯威辛的风有什么特点?

(2)奥斯威辛的“风”有哪些含义?(6分)

答:(1)

(2)

24.(1)为什么胡大姐她们会“拒绝”奥斯威辛,而“我”参观时也“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2)作者说“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6分)

答:(1)

(2)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