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一孕36+5周初孕妇,24岁,来门诊检查,主诉,一周前有少量 * * 流血,未作处理,自行停止,昨晚 * * 再次流血,量多,伴阵发性腹痛。检查Bp14/9kPa(105/68mmHg),胎心率166次/分,臀位。此时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输液+止血药物

B.给氧纠正胎儿窘迫

C.剖宫产

D.期待疗法

E.行足牵引压迫胎盘止血

答案

参考答案:C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个小题,共24分)

材料一 洋务派和顽固派最激烈的论争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867年(同治六年),围绕着同文馆培养洋务人才,应否招收正途出身学员问题的论争;第二次是1874年(同治十三年),围绕着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的论争;第三次是1883年(光绪八年)开始的围绕着建筑铁路问题的论争。

材料二 维新派把西方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公羊》三世变易说会通起来,有力地批判了顽固派的社会不变论。他们认为社会历史的进化、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原理:“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

材料三 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材料四 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着明显的偏向……但他们代表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论争的关键在哪里?(4分)

(2)材料四中“明显的偏向”指什么?(2分)

(3)四则材料中的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在对待“西学”上分别是怎样的态度?(6分)各有什么样的行动?(6分)

(4)简要分析其在“西学”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