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他们认为,三纲五常“别尊卑、明贵贱”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都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的潮流格格不入,与民主共和“绝对不可相容”。下列对“他们”的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A.“他们”是早期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B.“他们”是康梁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

C.“他们”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三权分立

D.“他们”是激进民主主义者,主张民主与科学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三纲五常“别尊卑、明贵贱”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与时代的潮流格格不入,与民主共和“绝对不可相容”说明此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落后于时代,而且也是阻碍民主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行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的观点,答案选D,A B C三项主张与上述特征不符。

点评:本题的考查思路还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C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 * * 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西地平线上(节选)  

①这几年,我每年都要去一趟新疆。中亚细亚地面上独特的地貌,奇丽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决不是一时偶然而发的诳语。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我见过许多次落日,这里只简约地记述三次。

②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  a  。天已经有些  b  了,头顶上甚至隐隐约约地有几颗星星。汽车转过一个垭口。这时,眼界突然开阔起来,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  c  地停驻在那里。

③它没有了光焰,颜色像我们写春联时用的那种红纸。柔和、美丽、安谧,甚至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它大极了。我说它像勒勒车的轮子,只是一个顺手攫来的想法,它当然较这轮子要大得多。它停驻在那里,模糊的群山轮廓线托扶着它。 

④面对这落日,我们全都在那一刻惊呆了。我们的车停下来,倚托着一棵树,架起相机,直拍到这落日消失。

⑤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一半。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但是,在停留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恍若一场梦境。

小题1:第二段中空缺的几个词依次填入的是(3分)

A.a盘旋b 黯淡 c静谧

B.a盘旋 b暗淡 c静静

C.a飞旋 b暗淡 c静谧

D.a飞旋 b黯淡 c静静小题2:下列关于节选部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3分)

A.作者描绘落日景象时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有夸张,有拟人,有对偶,非常精彩生动。

B.“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作者用这个比喻活画出落日的外形,使之形象可感。

C.“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作者采用拟人修辞,赋予落日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

D.作者写这次落日以群山为背景,写出了落日最后时刻的细节,一种令人震撼的跳动和颤抖。小题3:阅读第①段,你觉得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4分)                                                                    

              ▲                      

小题4:第②段和第③段对高原落日的景象的描写有何特色?试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4分)

              ▲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