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根据《三国演义》原著故事情节,请简述吕布“白门殒命”的故事。

(2)阅读下面《子夜》的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有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我知道现在这时代,青年人中间很有些能干的人,可惜我事情忙,不能够常常和青年人谈话----现在请你先回厂去,告诉工人们,我一定设法使她们满意的。----有什么事,你随时来和我商量!”

这个“很有些能干”的年轻人是谁?吴荪甫起用他来对付工人罢工,工潮又是如何平息的?

答选第(  )题

答案

(1)示例:曹操攻打下邳,吕布不听陈宫计策,被重重围住。吕布部下侯成盗赤兔马献给曹操,并约魏续、宋宪献城;侯成等又乘吕布睡着缚住吕布,献与曹操。在白门楼吕布请刘备为他求情,刘备反而劝说曹操杀掉他。曹操下令缢死吕布。(5分,吕布下邳被围1分,侯成等盗马、献城、擒吕布1分,刘备劝曹操杀掉吕布1分,曹操下令缢死吕布1分,表达通顺1分)(2)屠维岳。(1分)他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让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凤,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薛宝珠。(2分)结果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姚金凤的处置。作为让步,吴荪甫不开除姚金凤,并且给女工放假一天。(2分)工潮平息。

题目分析:简述名著里的某个故事情节,首先要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本题考的是《三国演义》和《子夜》的选段,这两个故事很多同学都很熟悉。除了熟悉文本外,还要有比较好的叙述能力,语言要简练不能拖沓。

点评: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也相当于是对文学常识的一种考查。在“简述”是,语言表述要简洁,但也要流畅。要力求用最简练的语言将故事情节介绍清楚。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科学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般劳动。这种劳动,既取决于今人的协作,又取决于前人的劳动成果。不论古人的还是今人的劳动成果,都表现为一定形式的知识(如图书和情报)。这些知识在进入新的科学劳动中,都是以科学劳动资料的形式出现的。科学家的创造力只有得到科学资料,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就像“活劳动”只有抓住“死劳动”,才能进行物质劳动一样。知识作为科学劳动资料具有极为特殊的使用价值。

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消费”中永生。任何物质产品交换中都会因为“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而知识却在交流中“给了别人,自己仍然有”。物质产品的消费往往是以其载体灭亡,其信息的毁灭性消费方法进行的,而知识的“消费”过程则不会亡其载体、灭其信息,而是从不同的载体上不断转移,或者由非生命载体向生命载体转移,或者是由生命载体向非生命载体转移。

物质产品的主要属性,在生产它的过程中便一次性地确定下来。牙膏对于消费者来说主要是清洁牙齿,保护口腔;衣服对消费者来说,主要是保暖身体美化生活。但是知识不然,同是一种知识,对于不同知识结构的“消费者”来说,用场各不相同。同一种无线电知识,家庭主妇的“消费”,仅在于开关电视机;工程师的“消费”,表现为从微电子学的观点,探索改进工艺的途径;科学家的“消费”则表现为使用奇妙的微分方程获得电脑的最新理论。可见,知识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明显的多层次现象……

正因为知识的使用价值的再生性,这便带来知识使用价值的第四个特征:馈赠性。知识像一切社会生产力一样,表现了自然的巨大的馈赠性。社会只要把知识生产出来,就无须再费分文了。比如,我们今天利用牛顿定律,无须向英国交税。知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大家共享的特殊资源,向自然索取馈赠,最关键是向知识索取馈赠。我们今天建设四个现代化,必须充分利用知识在使用价值上的馈赠性。

“消费”一词在文中的特定含义是什么?()

A.浪费

B.使用

C.交换

D.吸收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