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如图,竖直放置的斜面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BCDB端相切,圆弧半径为R,∠COB=q,斜面倾角也为q现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斜面上的A点无初速滑下,且恰能通过光滑圆形轨道的最高点D.已知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求:

(1)AB长度l应该多大。

(2)小物体第一次通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多大。

答案

(1)   (2)

题目分析:

(1)因恰能过最高点D:

      ( 1)        2分

 (2)   1分

物体从A运动到D全程,由动能定理:

(3) 2分 

联立求得:      2分

(2)物体从C运动到D的过程,设C点速度为,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4 )     2分

物体在C点时:

 (5)  2分

联立求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轨道的压力是.     1分

点评:中等难度。解决此类问题的常规思路是利用机械能守恒求速度和竖直平面内合外力等于向心力求外力,但如果机械能不守恒,一般用动能定理求解。

问答题

案情:镇长黄某负责某重点工程项目占地前期的拆迁和评估工作。黄某和村民李某勾结,由李某出面向某村租赁可能被占用的荒山20亩植树,以骗取补偿款。但村长不同意出租荒山。黄某打电话给村长施压,并安排李某给村长送去1万元现金后,村长才同意签订租赁合同。李某出资1万元购买小树苗5000棵,雇人种在荒山上。  副县长赵某带队前来开展拆迁、评估工作的验收。李某给赵某的父亲(原县民政局局长,已退休)送去1万元现金,请其帮忙说话。赵某得知父亲收钱后答应关照李某,令人将邻近山坡的树苗都算到李某名下。  后李某获得补偿款50万元,分给黄某30万元。黄某认为自己应分得40万元,二人发生争执,李某无奈又给黄某10万元。  李某非常恼火,回家与妻子陈某诉说。陈某说:“这种人太贪心,咱可把钱偷回来。”李某深夜到黄家伺机作案,但未能发现机会,便将黄某的汽车玻璃(价值1万元)砸坏。  黄某认定是李某作案,决意报复李某,深夜对其租赁的山坡放火(李某住在山坡上)。  树苗刚起火时,被路过的村民邢某发现。邢某明知法律规定发现火情时,任何人都有报警的义务,但因与李某素有矛盾,便悄然离去。  大火烧毁山坡上的全部树苗,烧伤了李某,并延烧至村民范某家。范某被火势惊醒逃至屋外,想起卧室有5000元现金,即返身取钱,被烧断的房梁砸死。  问题:

对黄某、李某取得补偿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二人的犯罪数额应如何认定?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