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如图所示,甲、乙均为容积1L的恒容容器,丙为恒压容器。

向甲、丙中分别充入相应气体,使丙起始体积为1L,维持500℃发生反应:2SO2+O2 2SO3至平衡。

甲中反应10min后达到平衡时,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为91%,则反应从开始至平衡的平均反应速率v(O2)=   mol·L-1·min-1,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SO2的平衡转化率=         。丙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10min(填“>”、“=”、“<”),SO3的体积分数    91%(填“>”、“=”、“<”)。若上述已达平衡的甲、丙容器中分别充入0.5molAr气体,容器中SO3的物质的量:甲          (填“增大”、“不变”、“减小”)。

(2)若在乙容器中充入x molSO0.2molOymolSO3维持500℃反应至平衡时,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亦为91%,则x=    ,y=    

答案

(1)0.0938 ;  93.8% <  >  不变   减小;(2)x=0.4   y=1.6

题目分析:(1)根据反应方程式2SO2+O2 2SO3,假如氧气反应消耗xmol.则消耗SO2 2xmol. 产生SO32xmol。由于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为91%,所以2x÷{(1-x)+(2-2x)+2x}=91%.解得x=0.938.所以v(O2)= 0.938mol÷1L÷10min=0.0938mol/(L·min). 由方程式可知消耗SO2的量与产生的SO3相等。所以平衡时SO2转化率=(2×0.938)÷2×100%=93.8%.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化学平衡常数为由于甲为恒容的密闭容器。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压强减小;而丙是恒压的密闭容器。增大压强,物质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所以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10min。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SO3的体积分数>91%;若上述已达平衡的甲、丙容器中分别充入0.5molAr气体,甲因为容器的容积不变,所以对平衡无影响,容器中SO3的物质的量不变;而丙容器中由于是恒压,所以容器的容积扩大,各组分气体的气体分压减小,所以平衡逆向移动。因此达到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减小。(2)若在乙容器中充入x molSO0.2molOymolSO3维持500℃反应至平衡时,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亦为91%,可以认为ymolSO3不是加入的,而是通过反应消耗SO2 和O2产生的。根据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关系可知消耗SO2ymol;消耗O2y/2mol;则开始时加入的SO2为(x+y)mol;加入的O2为(0.2+y/2)mol.由于平衡时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亦为91%,所以是同一平衡状态。因此(x+y)=2;0.2+y/2=1。解得x=0.4   y=1.6。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的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以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以上均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政治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