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对于在恒温恒容容器中进行的反应A(g)+2B(g) 3C(g)+D(g),以下不能说明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B.单位时间内生成3nmolC的同时生成nmolA

C.反应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反应容器中的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A、恒温恒容容器中,随反应的进行,压强一直在变化,达平衡时,压强不再变化,正确;B、生成3nmolC的同时生成nmolA,是两个可逆的反应方向,且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符合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正确;C、该反应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在变化,质量不变,所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变,达平衡时,不再变化,正确;D、恒容容器,体积不变,气体质量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错误,答案选D。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戊戌变法后,康有为“八年于外,列国周游……熟考中外之故,明辩欧华之风,鉴观得失之由,讲求变革之事”。录得其心得如下:

材料一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万国而统一之,泱泱大陆,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而为人所弱,或分乱成多国久矣……巴科说:“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我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来,亦非可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

材料二 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欲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忧虑强邻四逼,不能容我从图治也……破坏甚易,建设甚难,大火随风不知所底,其不至亡国者幸耳。                               ——以上摘自《康有为遗稿》

材料三 欧美新世界,固非一人之功,然瓦特之力,实可谓八九分也。……今为物质之世界,精于物质者强。电尤物质之至精新者,精于电者尤强。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宁百事不办,此必不可缺者也……方今新世界之争胜,非以其哲学也,以其物质也。物质大胜者强,物质不讲者弱,故我国之专门工学尤要矣。

材料四 物质学者在理财,理财之本,又在官制,官制之本,在人民自治……此为今日救中国第一政。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康有为反思后提出了哪些救国的新主张?(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