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如图是检验某种防护罩承受冲击能力的装置,M为半径R=1.6m、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半圆弧轨道,A、B分别是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N为防护罩,它是一个竖直固定的1/4圆弧,其半径,圆心位于B点。在A放置水平向左的弹簧枪,可向M轨道发射速度不同的质量均为m=0.01kg的小钢珠,弹簧枪可将弹性势能完全转化为小钢珠的动能。假设某次发射的小钢珠沿轨道恰好能经过B点,水平飞出后落到N的某一点上,取g=10m/s2。求:

(1)钢珠在B点的速度;

(2)发射该钢珠前,弹簧的弹性势能Ep;

(3)钢珠从M圆弧轨道B点飞出至落到圆弧N上所用的时间。

答案

(1)(2)   (3)

(1)在B处对小钢珠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3分)

得:(1分)

(2)从发射钢珠到上升到B点过程,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4分)

(1分)

(3)钢珠做平抛运动由;(1分)

(1分);

(1分)

联立解得(2分)

本题考查圆周运动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刚好通过B点的临界条件是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由此可求得B点速度大小,从发射钢珠到上升到B点过程,小球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到达B点时弹簧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性,49岁,因“怕热、消瘦、手颤16年,心悸、胸闷、恶心、呕吐1个月,加重3日”入院。1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怕热多汗、消瘦、手颤,体重下降10kg,于外院查甲状腺功能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间断甲巯咪唑(他巴唑)治疗(剂量约15mg∕d),症状缓解,同时于外院行放射性碘治疗,停用甲巯咪唑。入院前1个月,患者心悸、胸闷、恶心、呕吐,遂来急诊测FT3>30.8pmo1∕1(3.5~6.5pmo1∕1),FT4>154.8pmo1∕1(11.5~23.5pmo1∕1),sTSH0.1μIU∕ml(0.3~5.0μIU∕ml),谷丙转氨酶85U∕1(5~40U∕1),总胆红素24.6μmo1(3.4~20μmo1∕1),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刺激抗体(+)。凝血功能:D-二聚体1400μg∕1(0~300μg∕1),凝血酶原时间(PT)54.9秒(10~15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3.8秒(24~40秒),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5.94(0.8~1.5),纤维蛋白原(FIB)57.4mg∕d1(180~400mg∕d1),第八因子(FⅧ):C179.1%(80%~150%)。心电监护示快速心房颤动,心率140次∕分。X线胸片:右肺尖区结节状致密影,心脏增大,左肺纹理增多。胸部CT:双肺未见确切异常,甲状腺体积增大,主肺动脉增宽,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UCG):左心房增大,二尖瓣反流。

目前对该患者进行的治疗措施不合适的有()。

A.甲泼尼龙

B.丙硫氧嘧啶

C.静脉注射毛花苷丙

D.输新鲜血浆

E.氨甲苯酸或6-氨基乙酸

F.必要时输浓缩血小板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