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在道光时代(1820—1850年)的人的目光中,不
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入,拓展了新中国的国际空间,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表中的A、B、C表示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的时段。(例如,D时段表示90年代前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此时段不是选择作答的内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一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治外法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2分)
(2)任选A、B、C中的一个时段,分析在该时段我国与相应类型的国家发展关系的背景和政策。(5分)
⑴原因:长期闭关锁国,天朝上国心态,对世界不了解,落伍于世界近现代文明等。(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完整。(2分)
⑵任选一个时段作答,背景3分,政策2分。
A时段 背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立,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3分) 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一边倒”政策,与苏联建交结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2分)
B时段 背景: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争取国际局势的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亚非出现许多新兴独立国家。(3分) 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时段 背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出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3分)政策:对外开放,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2分)(答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