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3分)并分析为什么“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3分)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2分)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6分)
(1)出现短暂的春天,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3分)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3分)
(2)曲折而艰难地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3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区去。(3分)
(3)处于困境,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2分)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