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 * * 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相关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 * * 为代表的一代 * * 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 * * ,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 * * 为代表的一代 * * 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 * * 为代表的新一代 * * 党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1)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以上材料中的哪个时代?列举下列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所归纳的该阶段的时代特征。
序号 | 方面 | 举例 | 历属时代 |
1 | 政治制度 |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
2 | 经济建设 | ||
3 | 文化政策 |
——《新华网》
(2)“ * * 您好”表达了亿万群众爱戴领袖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 * * 南巡讲话
(3)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 * * 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
材料四 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4)据材料四指出:1957—1962年、1980—1997年我国的粮食人均产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 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1)时代:革命立国时代。史实:经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文化政策:提出“双百”方针(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原因: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3)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减少。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或左倾错误)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粮食减产。
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增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
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史。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2)题要从改革开放初期邓 * * 的重大决策加以归纳。第(3)题,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农村——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4)题,说明变化时注意数据的变化即可,分析各自原因时注意结合当时的各项措施、手段,说明是否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