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如图所示,一水平圆盘绕过圆心的竖直轴转动,圆盘边缘有一质量m=1.0 kg的小滑块。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滑块从圆盘边缘滑落,经光滑的过渡圆管进入轨道ABC。已知AB段斜面倾角为53°,BC段斜面倾角为37°,滑块与圆盘及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μ=0.5,A点离B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h=1.2 m。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轨道,不计在过渡圆管处和B点的机械能损失,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 m/s2,sin37°=0.6,cos37°=0.8。

(1)若圆盘半径R=0.2 m,当圆盘的角速度多大时,滑块从圆盘上滑落?

(2)若取圆盘所在平面为零势能面,求滑块到达B点时的机械能。

(3)从滑块到达B点时起,经0.6 s正好通过C点,求BC之间的距离。

答案

解:(1)滑块在圆盘上做圆周运动时,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mg=mω2R

代入数据解得:

(2)滑块在A点时的速度:vA=ωR=1 m/s

从A到B的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cos53°×h/sin53°=

在B点时的机械能为:

(3)滑块在B点时的速度:vB=4 m/s

滑块沿BC段向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1=g(sin37°+μcos37°)=10 m/s2

返回时的加速度大小:a2=g(sin37°-μcos37°)=2 m/s2

BC间的距离:

材料题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业至今仍值得我们缅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请回答:

(1)请以具体事例说明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56年,毛 * * 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3)中 * * 党为什么能够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胡 * * 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情地指出:“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 * * 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

(4)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人民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