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民族团结柱是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国庆的庆典背景之一。民族团结柱共56根,每一根民族团结柱代表着不同的民族。柱子寓意着平等、团结、和谐的56个民族。

材料二:2009年9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说,符合国情的正确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开创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1)增强民族团结有什么意义?(4分)

(2)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

答案

(1)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4分)

考生回答如下观点,酌情给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或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是坚持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权。(4分)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

B.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

C.非能水也水:游泳

D.今之众人众人:许多人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而思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