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英国一位著名的芭蕾舞童星埃利,只有12岁,不幸由于骨癌准备截肢。手术前,许多人闻讯赶来探望。这个说:“别难过,没准儿出现奇迹,还有机会慢慢站起来呢。”那个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们都在为你祈祷!”埃利一言不发,默默地向所有人微笑致谢。她很想见戴安娜王妃,经过别人转达她的愿望,戴安娜王妃终于在百忙中赶来了。她把埃利搂在怀里说:“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埃利一下子泪如泉涌。自从得了病,什么安慰的话都有人说了,就是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埃利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就是这样的话了!问题:

(1)请用教材分析,为什么埃利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就是戴安娜王妃说的“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这样的话呢?

(2)这对你在课堂教学中有什么启示?

答案

参考答案:

(1)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对不同的对象有所帮助,就要了解她(他)最需要什么。要了解对方的需要,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

(2)作为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是不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的,但我们却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会配钥匙去开想要开的门。当我们研究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的时候,我们教师的知人能力自然就会提高。教师的移情能力首先就表现在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培养换位思考的习惯。自觉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了这一点,就不会出现不负责任、混堂等事情。注意多深入了解学生,就会理解学生。

问答题

分析以下评论说理议论的特点。(字数:500字左右)(15分)检查团别成“油水团”“来时铺天盖地,来后花天酒地,去后威信扫地。”对于一些检查团,群众这样描画。检查工作做得好,可以改进错误、促进工作,很重要,也很必要。但不少检查团,却在工作方法上流于形式、在工作态度上颇为“官僚”,甚至把检查团变成“油水团”,让群众不胜其烦,基层不堪其扰。检查团的“油水”在哪警车开道,领导陪同,前呼后拥,“油水”在心理满足;白天逛逛景点,晚上喝到半夜,“油水”在休闲娱乐;这里“表示表示”,那里“意思意思”,“油水”在礼品财物;检查查出成果,评比评出业绩,填满了时间表,充实了成绩单,“油水”在制造政绩。寻找心理满足,检查就成攀比接待;忙着休闲娱乐,检查就成走马观花;拿了礼品财物,检查就成联络感情;意在制造政绩,检查就成表面文章。冲着“油水”而去,检查也就看不到情况、查不出问题,甚至成了“恶性肿瘤”:迎来送往造成巨大浪费,弄虚作假损害政府形象,吃拿卡要搭起腐败温床。组个检查团,下去“捞油水”,在一些人看来并不算什么,“不贪污不受贿,吃点拿点有啥罪”,顶多算“灰色收入”。但是,“灰色收入”,也是把手伸向了不该伸的地方,也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换来个人的利益和享受。检查团变“油水团”,本质上就是一种权力寻租:用权力换取“油水”,用权力谋取私利。更何况,“蚂蚁吞大象”,检查团多了,“油水”也就流成了河。媒体曾报道,河北一个村1995年至2005年“请吃送礼”,仅鸡蛋就有30多吨。这30吨鸡蛋,很多就花在给捞油水者的“小打小闹”上。有一个数字更触目惊心:湖北曾专项清理检查评比活动,结果发现1万多个项目,耗资数以亿计。检查团变“油水团”,损耗物质,更败坏作风。“油水团”来了,基层疲于应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尽奇招、怪招甚至歪招:编造无中生有成绩,凑出眼花缭乱政绩,夸大似是而非业绩,掩盖真实存在问题。在接待上下功夫,在材料上下功夫,在选点上下功夫。“油水团”助长了形式主义歪风、官僚主义恶习。检查团变“油水团”,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管住“油水团”,要“加闸”:严格审批,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该精简的精简;还要“加锁”:严肃纪律,明确检查任务、内容和接待标准,不干不该干的事。管住“油水团”,要“安探头”:完善监督,制度监督、媒体监督、网上监督多措并举;还要“安标尺”:进行科学考评,注重量化标准,克服主观、随意行为。检查团变“油水团”,归根结底,仍是利益在作怪。管住瞎检查的腿,堵住乱检查的嘴,清空“油水”,才能真正检到真情况、查出真问题,让检查团回归本义。 (来源:2010年1月18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作者:张铁)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