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古外交是内政的外延,它牵涉到国家的安全与生存。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跪地外交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成就得益于怎样的外交基本政策。(2分)列举建国初期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6分)

(3)纵观中国百年来外交的风雨历程,你可得到什么认识或启示?(4分)

答案

(1)原因:近代中国综合国力软弱,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不断遭受列强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2)外交基本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分)

成就:(任答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1954年,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3)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强大,坚持独立自主,对外开放,走和平崛起的道路,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刘   宽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日:“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日:“臣不敢醉,但任重贵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日:“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州里服其不校            校:计较。

B.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躬:自身。

C.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化:风俗人心的变化。

D.其性度如此              度:推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故吾惧其死也           ②昔其用武而不终也

B.①认者得牛而还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言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宽尝于坐被酒睡状。

④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

4.“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事物有同类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B.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道歉呢?

C.事物有同类的,事情也容易有错误,劳累你发现了就归还,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D.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发现了就归还。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  )

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羹烂汝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宽为人宽厚,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的人,反而加以宽慰,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声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属吏有错,他只是象征性地施刑以示;羞辱,从不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则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夫人在早晨会客时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以试其会不会发   怒,但刘宽不但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