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某省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由中央财政投资,建设内容包括综合布线、网络和主机系统等,工期一年。建设单位甲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公司乙为承建单位,并选择了监理公司丙承担该项目的全过程监理工作。

事件1:监理在审核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时,发现下列设计中存在错误:

(1)综合布线系统(PDS)应是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应能支持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需要。综合布线系统按照4个部分进行设计。

(2)水平子系统设计中:

①在工作区的跳线的最大长度不能超过8米。

②工作区子系统设计中,每15平方米为1个工作区,对于增强型设计等级,每个工作区安排4个信息插座。

事件2:在项目的设计阶段,监理审核了技术方案中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发现参与建设的各方对信息安全存在着许多不同看法:

①信息根据敏感程度一般可分成非保密的、内部使用的、保密的、绝密的几类。

②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主要来自于网络操作系统的不安全性。

③定期检查操作系统的安全日志和系统状态可以有助于提高操作系统安全。

④防火墙中应用的数据包过滤技术是基于数据包的IP地址及TCP端口号而实现对数据过滤的。

⑤数字签名一般采用对称密码算法。

⑥网络服务对系统的安全没有影响,因此可以随意地增加网络服务。

事件3:经过一年的实施,项目主体工程已按照设计完成,能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各类档案文件齐全。为本项目配套建设的机房的各项内容经过有关专业部门的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但是由于机房所在的政务大楼的消防设施还未通过正式验收,因此机房的消防验收需要和政务大楼的消防验收同时进行。

【问题1】针对事件1,请在带有下划线的空白处填写正确答案。

(1)综合布线系统可分为()子系统、()子系统、()子系统、()子系统、()子系统和()子系统六个部分。

(2)①在工作区的跳线的最大长度不能超过()米。

②工作区子系统设计中,每()平方米为1个工作区,对于增强型设计等级,每个工作区安排()个信息插座。

【问题2】针对事件2,请判断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看法是否正确,将√(对)或者×(错)符号填入答题纸对应栏内。

【问题3】针对事件3,从监理的角度指出本项目是否可以进行验收并说明理由和依据。

答案

参考答案:

【问题1】(1)综合布线系统可分为工作区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2)①在工作区的跳线的最大长度不能超过5米。②工作区子系统设计中,每10平方米为1个工作区,对于增强型设计等级,每个工作区安排2个信息插座。

【问题2】①×②√③×④√⑤×⑥×

【问题3】不能。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大纲》规定可以进行验收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建设项目涉及的系统运行环境的保护、安全、消防等设施已按照设计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并经试运行合格。

解析:

【问题1】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6个子系统组成。

(1)工作区子系统(WORKAREASUBSYSTEM)。

(2)配线(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SUBSYSTEM)。

(3)干线(垂直)子系统(RISERBACKBONESUBSYSTEM)。

(4)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SUBSYSTEM)。

(5)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SUBSYSTEM)。

(6)建筑群子系统(CAMPUSSUBSYSTEM)。

各子系统所实现的功能如下:

(1)工作区子系统由配线(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每个工作区根据用户要求,设置一个电话机接口和1~2个计算机终端接口。

(2)配线(水平)子系统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每层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3)干线(垂直)子系统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4)设备间子系统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5)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每层配线设备的房间内,是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

(6)建筑群子系统由两个及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电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子系统,它是室外设备与室内网络设备的接口,它终结进入建筑物的铜缆和(或)光缆,提供避雷及电源超荷保护等。

工作区指由水平系统而来的用户信息插座延伸至数据终端设备的连接线缆和适配器组成。工作区的UTP/FTP跳线为软线(PatchCable)材料,即双绞线的芯线为多股细铜丝,最大长度不能超过5m。

工作区子系统提供从水平子系统的信息插座到用户工作站设备之间的连接,包括工作站连线(StationMountingCord)、适配器和扩展线等。工作区子系统设计中,每10m为1个工作区,对于增强型设计等级,每个工作区安排2个信息插座。

【问题2】(1)信息根据敏感程度可以分为绝密、机密、秘密、……,题目中给出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2)定期检查操作系统的安全日志和系统状态有助于及时发现安全风险,但是并不能提高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性。

(3)数字签名一般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如RSA),通过对整个明文进行某种变换,得到一个值作为核实签名。接收者使用发送者的公开密钥对签名进行解密运算,如其结果为明文,则签名有效,证明对方的身份是真实的。当然,签名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将签名附在明文之后。数字签名普遍用于银行、电子贸易等。

(4)任何计算机安全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维持实际控制服务的运行,接受不必要的网络服务请求将提高系统的安全风险。即使这些网络服务对于服务器的某些功能是必要的,也需要仔细管理,对其进行配置,将不受欢迎的入侵和登录的可能性最小化。因此增加网络服务会增加安全风险。

【问题3】《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电子政务项目应遵循《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大纲》(附件四,以下简称《验收工作大纲》)的相关规定开展验收工作。项目验收包括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初步验收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验收工作大纲》要求自行组织;竣工验收由项目审批部门或其组织成立的电子政务项目竣工验收委员会组织;对建设规模较小或建设内容较简单的电子政务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可委托项目建设单位组织验收。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大纲(提纲)》规定的验收条件是:

(一)建设项目确定的网络、应用、安全等主体工程和辅助设施,已按照设计建成,能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

(二)建设项目确定的网络、应用、安全等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经测试和试运行合格。

(三)建设项目涉及的系统运行环境的保护、安全、消防等设施已按照设计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并经试运行合格。

(四)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能适应项目正常运行的需要。

(五)完成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初步的财务决算。

(六)档案文件整理齐全。因此机房未通过消防验收,不符合上述第三条所规定的验收前提条件。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1℃要值多少钱

       ①天气预报所指的气温是指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位置上所观测的气温,以℃表示。

       ②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盛衰、经商成败息息相关。

       ③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④气温变化1℃,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影响更是惊人!据估计,农业生产区气温每下降1℃,就会减少一周(7天)的生长季。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在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 

       ⑤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气温上升1℃时,中国华南因全年的日平均气温基本上大于10℃,故积温变化为365℃,可种植三茬作物,相当于每一茬作物有122℃的积温变化。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均会出现增产或减产10%的情况。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⑥经济学家发现,酷夏可激发人们的消费热。若夏季平均气温偏高1℃,则35℃以上的高温天数就会飙升,空调、电风扇、纸扇、冷饮、啤酒等销售量就会成倍增多,商家个个无不拍手称快。

        ⑦德国刑侦专家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当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混凝土浇灌工程,务必严格按照每天气温来安排,夏天不能超过28℃,冬天不能低于零下5℃,否则,会出现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百年大计可能毁于一旦。

       ⑨气温变化1℃与人的死亡有关。如上海市在炎热日(≥34℃以上),夜间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8人;午后每升高1℃,死亡增加10人。广州市炎热日最高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2.3人;炎热日最低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1.5人。

1.气温变化1℃,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试加以概括。

                                                                                                                                                      

2.简要概括第④⑤两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

                                                                                                                                                      

3.文中多处出现“据估计”“据测试”“统计分析”等字样,可否去掉?为什么?

                                                                                                                                                     

4.全文采用了                    的说明顺序,主要运用了                        、                        、

                     的说明方法。

5.联系全文及相关知识,你认为气温变化是升好还是降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