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 * * 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1)比较旧中国与新中国民族关系发生的变化及根本原因,说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2分)
(2)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8分)
(1)(12分)①旧中国,在民族关系上,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民族关系是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分)
新中国成立后,消灭了剥削制度与剥削阶级,从而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民族关系已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2分)
②旧中国与新中国民族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客观规律所决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2分)
③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2分)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2分)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 * * 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2分)
(2)(8分)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2分)以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指导,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优势和国家、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援,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达到最佳效果。(2分)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主观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各地区人民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文化的发展。(2分)②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各民族要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友好互助,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2分)
本题以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范围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考查知识点民族团结重要性、主观能动性,题目类型原因类、措施类。第(1)问,本问与材料没有关系,属于纯记忆性质的题目,教材关于变化和原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都有明确的知识表述,故熟练记忆即可从容作答;第(2)问,本问考查较细致,要求学生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到主观因素的提高,再到正确的价值取向,需要较为细致的逻辑分析能力,同时要结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行表述,故本题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