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但是它在历史的传承中不断地被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 (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四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争夺。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政治思想,(2分)并指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政治主张的原因。(2分)

(3)材料三是谁的观点?其观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6分)

答案

(1)以德治民、仁。(2分)   

(2)董仲舒主张“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4分)

(3)朱熹;“存天理、灭人欲”;(3分)

(4)命运:维新运动,孔子被康有为看做改革的先师,推动维新变法运动;(2分)

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2分)新文化运动,孔子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走

向衰落。(2分)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