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近现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
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传统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分)
图2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对中国传统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简表
年 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
1869—1894 | 50多 | 500多 | 1.42 | 1.41 |
1895—1900 | 100 | 4500 | 16.7 | 750 |
1901一1911 | 300 | 5600 | 31 | 510 |
1912一1919 | 600 | 13000 | 75 | 1625 |
(3)1912年—1919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当时有利的国内外市场条件是什么?(2分)
材料三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经济类型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1)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3分)
外国商品在中国倾销;(1分)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
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
(2)1895—1911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分)
(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并从中国进口大量的面粉和纺织品(1分)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 1分)
(4)变化:公有制经济比例增大,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私有制经济比例大大缩小;(2分)
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分)
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2分)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小农经济的相关知识即可。
第(2)问,结合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即可得出答案。
第(3)问,结合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即可得出答案。
第(4)问,依据材料信息回答,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它的原因主要从社会主义的改造来回答。它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