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氢原子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出a光,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出b光。则

A.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进行实验,用a光照射时相邻亮纹间的距离比用b光照射时的大

B.若用a光照某金属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b光照该金属也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C.在同一种玻璃介质中,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比b光的小

D.在同一种玻璃介质中,a光传播速度比b光的小

答案

答案:A

能级间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可知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则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知,a光照射的产生干涉的条纹间距大。故A正确。

由于a光频率小于b光频率,则a光照射金属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b光照射可能产生光电效应。故B错误。

根据知,a光的频率小,则折射率小,临界角大。故C错误。

根据v= 知,a光的折射率小,则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故D错误。

故选A。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在江南旅游胜地——水乡周庄,随处有出售由老寿星、佛像、鹿三件组合的工艺品,寓意是“福禄寿”三星.“星”源于汉人传统文化的“星命观”,认为人的命运与天上某一颗星星相对应,比如《三国演义》诸葛亮去世有“星落五丈原”的奇观.因此,汉语中就有大量由“星”字和吉凶词汇组合的复音词,如“福星"、“灾星”等. 对“福禄寿”三者的追求,实际是早期“五福”的简化与发展,因“福”字可以涵容富、康宁、考终命三福而成一星.“禄”不见于“五福”,是因为上古奴隶社会实行“世卿世禄”制度,“禄”附着于贵族血统而非后天努力可求,故不在追求之列..奴隶社会瓦解的春秋时代,孔圣人办私学而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随即破坏了贵族的权力垄断,平民渐渐可以通过自己的才干猎取禄位.所以《论语》中有“学也,禄在其中矣”的教诲及“子张学干禄”的记载.“三星”民俗中,“寿星”一直是以一位大额头而长髯的嘻笑老者形象代表的,年画及雕塑作品中常见“禄星”因“禄”谐音“鹿”而一直用梅花鹿表示;而“福星”年画中一直是用“蝙蝠”在寿星上面飞的形象表示的.可能是蝙蝠做成雕塑品与其他的星不成比例或形象欠佳,故周庄人灵机一动而用另一谐音“佛”来代替,遂成开头所说的那种组合.鹿因其性情温顺,从渔猎时代就为人类生存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而成为汉人吉祥物,“禄”字的音义可能就是“鹿”的演变结果.《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集解》引张晏说:“以鹿喻帝位也.”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三味书屋的正面说:“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这里以肥大的梅花鹿隐指“高官厚禄”之义,正合孔子“学也,禄在其中”的说教.也有人认为“伏”谐音“福”,“古树”暗喻“寿”,那就成了“福禄寿”三星的又一种组合形式.周庄人以“佛”谐“福星",还有深层的宗教色彩.因佛教有“佛光普照”“度人间众生苫厄”的教义,故有“拜佛求福”“有求必应”之说,影响力更强.

下列有关“鹿"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禄星”一直用梅花鹿表示,是因为“禄"谐音“鹿"

B.《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有人认为这里的“鹿”喻指帝位

C.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提到三味书屋的一幅画,说上面画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里以肥大的梅花鹿隐指“高官厚禄”之义

D.鹿因其性情温顺,从渔猎时代就为人类生存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而成为中 * * 的吉祥物,“禄”字的音义就是“鹿”的演变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