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0分)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代东西方先哲,面对社会的动荡与衰败,

都设计了治世良方,以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

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

一旁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而且,我相信就连全人类也不会得

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个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

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

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

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主张建立的社会秩序的特点。简要分析孔子提出这一主张的社

会背景。(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家方案。你是怎样看待柏拉图

《理想国》这一的设计方案的?(3分)

(3)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途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

与柏拉图治国主张的相同点以及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治国理念的不同点?(4分)

答案

(1)特点: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答礼乐文明亦可)和注重德治。(2分)

背景: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礼崩乐坏”。(1分)

(2)方案:国家应由哲学家治理国家,武士对外御敌、对内保民和生产者从事各种生产组

成,三者各尽其德,各守其责(1分)

评价:《理想国》中表达的真知统治权力、国家的目的是实现政治正义与社会和谐的理

念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局限是过于理想化,对人性的贪婪估计不足。(2分)

(3)途径:追求正义(公平),实行法治。(2分)。

相同:强调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1分)

不同:孔子主张人治,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1分)

本题主要考查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原因主要从春秋末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来

回答。

第(2)问,柏拉图的方案结合所学即可。对柏拉图方案的评价要一分为二,要客观全面。

第(3)问,亚里士多德认为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途径根据材料即可得出。概括孔子与柏拉

图治国主张的相同点以及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治国理念的不同点,主要从如何治理国家这个

角度来回答。孔子主张人治,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2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小题1:填空:(5分)甲文中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直接原因是                              ;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5分)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执策而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B.求其能千里也燕雀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C.初不甚虽乘奔御风不以也(《三峡》)

D.无事然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小题3: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执策临之,曰:“天下无马!”

B.策之不其道不物喜,不以己悲

C.驽钝材只辱于奴隶人

D.真不知马也真无马邪小题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比行百里始奋迅。

小题5: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小题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

小题7: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