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者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朱熹的观点。指出宋代儒学至此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阶段?它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5分)

(3)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吴虞的观点?(1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分)

答案

(1)孔子主张“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5分)

(2)理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天地万物各有其理;三纲五常也是理的表现(2分答出两点即可)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性。(3分)

(3)同意: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打倒孔家店”是宣传民主和科学的需要。不同意: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能一概否定。(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给3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发展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结合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第(3)问,这是开放型的题目。主要根据史实来论证你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