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西藏的珞巴族,人口不足三千人,也有全国人大代表。

材料二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对口支援,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1994年至2010年,对口援藏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及中央企业,分6批共落实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建设项目4000多个,总投资100多亿元。

材料三 《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极大优越性的好政策、好制度。”“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进一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最重要的是团结和组织各族人民努力把经济搞上去。”

材料四 1955年10月1日正式成立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使世局新疆的13个民族绝大部分建立了自治机关,行使了自治,而且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充分利用区域自治所赋予的发展权利,沿着繁荣的道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年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经济总量、经济增速、财政收入、居民收入都有了较大增长。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6分)

(2)结合课本知识,简要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6分)

答案

(1)①材料一说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的平等,体现了平等原则(2分)。②材料二说明我国各民族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了民族团结原则(2分)。③材料三说明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2分) 。

(2)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

题目分析:(1)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现,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类型为“体现类”试题,答题时,我们要阐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并且要说明材料是怎样体现的,原理与试题材料要一一对应。由材料可知,材料一说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的平等,体现了平等原则;材料二说明我国各民族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了民族团结原则;料三说明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现,根据课本原理从不同角度全面组织答案。课本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