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反映的法家思想,反对仁义、仁政、道德教化;A属于儒家孟子的主张;B属于道家老子的主张;C属于墨家墨子的主张。只有D符合。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诸子百家主张的异同。

正确认识道、儒、法、墨等派别的阶级性极其主张 

阶级派别代表人物主张评价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道家老子、庄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
儒家孔子核心思想“仁”“礼”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新兴地主阶级儒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调整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
法家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专制,提出以法治国,“法不阿贵”体现了新型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
小生产者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
 

问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