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中国的诸子百家学说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措)手足。
(1)材料中反映出这位思想家的哪些主张?(6分)
(2)儒家学说创立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填写下列表格。(4分)
时代 | 人物 | 主要思想 |
战国 | ① |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
荀子 | ② | |
③ | 董仲舒 | “天人感应”学说 |
南宋 | ④ |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
与老子、孔子同时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释迦牟尼等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诞生。他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面对人。
(3)古代希腊的哲学家是如何关注人自身的发展的,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
(4)有人说,从14到18世纪是人文主义复兴和进一步发展的两个阶段。分别阐述这两个阶段的思想主张。(8分)
(1)仁;礼;正名。(6分)
(2)①孟子 ②以礼治国、礼法并施(“制天命而用之”) ③西汉 ④朱熹 (4分)
(3)智者学派(或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2分)苏格拉底提出“认识自己”(或“知识即美德”)。(2分) 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高度关注人类生活可给1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4)人文主义(提倡人性,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4分)理性主义(理性判断,尊重科学);(4分)
题目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克己复礼为仁”可知提出了“仁” “礼”思想;“名不正则言不顺”可知提出了正名思想,再结合所学,子是指孔子,根据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2)用表格法梳理相关知识: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百家争鸣 | 社会大变革 井田制瓦解 周王室衰微 诸候重士 私学兴起 | 孔子 “六经” | ①核心是“仁” ②政治:以德治民、克已复礼 ③教育:有教无类 |
孟子 | ①仁政和民贵君轻 ②性本善 | ||
荀子 | ①仁义、王道并用,以德服人,君舟民水 ②性本恶 ③ 制天命而用之 | ||
汉代儒学 成为正统 | 国力已强 内忧外患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董汲道佛阴 | 董仲舒 |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君权) 三纲五常 (道德) |
宋明理学 | 佛道冲击 三教合一 道德沦丧 宋阶民矛盾 | 二程 颢颐 | ①万物本原是天理 ②“父子君臣”、“人伦”即天理 ③格物致知 |
朱熹 | ①强调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格物致知在于明道德之善 | ||
陆九渊 | 心本原,心即理,万物在心中 ②内心反省得理 |
提出者 | 智者学派 (代表:普罗泰格拉) | 苏格拉底 |
主题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主张 | 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在社会道德方面,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能强求一律。 | 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提出“美德即知识”; 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提出教育使人认识到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
进步性 | 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思想启蒙的作用。 | 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文艺复兴 (14-16世纪) |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 |
历史 背景 |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 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
内容 |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主要集中在文学、艺术领域 反对: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 追求:个性解放 | 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扩大到政治、思想、科学等领域 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封建专制制度 追求:自由,平等,民主,法制 |
反对形式 | 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 直接公开批判,倡导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
影响 | 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冲击着封建专制统治,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构建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 |
人文主义 的阶段 | 人文主义发展期 | 人文主义成熟期 |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是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课本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将课本知识继续拧梳理,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将知识进一步网络化、体系化,在考试时就能做到对号入座,应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