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中国的诸子百家学说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措)手足。

(1)材料中反映出这位思想家的哪些主张?(6分)

(2)儒家学说创立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填写下列表格。(4分)

时代人物主要思想
战国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荀子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南宋“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_

与老子、孔子同时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释迦牟尼等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诞生。他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面对人。

(3)古代希腊的哲学家是如何关注人自身的发展的,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

(4)有人说,从14到18世纪是人文主义复兴和进一步发展的两个阶段。分别阐述这两个阶段的思想主张。(8分)

答案

(1)仁;礼;正名。(6分)

(2)①孟子 ②以礼治国、礼法并施(“制天命而用之”) ③西汉 ④朱熹 (4分)

(3)智者学派(或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2分)苏格拉底提出“认识自己”(或“知识即美德”)。(2分) 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高度关注人类生活可给1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4)人文主义(提倡人性,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4分)理性主义(理性判断,尊重科学);(4分)

题目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克己复礼为仁”可知提出了“仁” “礼”思想;“名不正则言不顺”可知提出了正名思想,再结合所学,子是指孔子,根据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2)用表格法梳理相关知识: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百家争鸣社会大变革

井田制瓦解

周王室衰微

诸候重士

私学兴起

孔子

“六经”

①核心是“仁”

②政治:以德治民、克已复礼

③教育:有教无类

孟子①仁政和民贵君轻                                 ②性本善    
荀子①仁义、王道并用,以德服人,君舟民水

②性本恶 ③ 制天命而用之

汉代儒学

成为正统

国力已强

内忧外患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董汲道佛阴

 

董仲舒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君权)                                                      

三纲五常 (道德)

宋明理学佛道冲击

三教合一

道德沦丧

宋阶民矛盾

二程

颢颐

①万物本原是天理

②“父子君臣”、“人伦”即天理

③格物致知

朱熹①强调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格物致知在于明道德之善

陆九渊心本原,心即理,万物在心中 ②内心反省得理
(3)梳理知识:古希腊人文思想

提出者智者学派

(代表:普罗泰格拉)

苏格拉底
主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在社会道德方面,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能强求一律。

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提出“美德即知识”;

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提出教育使人认识到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进步性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思想启蒙的作用。

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区别

  文艺复兴

(14-16世纪)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历史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内容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主要集中在文学、艺术领域

反对: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

追求:个性解放

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扩大到政治、思想、科学等领域

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封建专制制度    

追求:自由,平等,民主,法制

反对形式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直接公开批判,倡导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冲击着封建专制统治,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构建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
人文主义

的阶段

 人文主义发展期人文主义成熟期
考点: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是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课本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将课本知识继续拧梳理,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将知识进一步网络化、体系化,在考试时就能做到对号入座,应对自如。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素有“金牌火箭”美誉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一一“嫦娥一号”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8时29分,星箭分离,“嫦娥一号”卫星正常进入初始地球轨道。此后,“嫦娥一号”卫星开始消除初始偏差,建立巡航姿态。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随后宣布:“嫦娥一号”发射圆满成功。

在未来两周内,卫星将经过4次变轨,2到3次申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最终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环月轨道,对月球开展科学探测。在这个轨道上,“嫦娥一号”将飞行1年时间,完成其探月使命。

迄今为止,我国研制发射的各类卫星均是在地球引力的范围内运行。而“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次研制脱高地球引力场的空间飞行器。“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攻克。

轨道设计是绕月探测卫星成败的关键。分析求解地球王月球转移轨道,建立于途修正的数学模型.方法和編制软件,利用调相轨道扩大发射窗口,环月轨道的超长期性状研究,月球卫星軌道捕获.调整以及长期运行过程申轨道调整的控制策略和具体方法,月球卫星轨道的测轨预报妁精确度分析.月球卫星轨道优化设计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保证有效栽荷的正常工作,对卫星的姿态控制精度有较高的要求,而月球表面不像地球有比较稳定的红外辐射场,因此,对月姿态确定不能采用红外敏感器,必须采用其他手段。如紫外敏感器或星敏感器加外推算法。

月球探测卫星距离地球遥远,测控通信的自由空间损耗高于申低轨道卫星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同时由于我国测控网网站的分布有限,因此,卫星在很多时间内处于不可见的地域。

如何提高卫星上天线的发射增益,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测控和科学数据的传输,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曰一一地一一月三者相互关系和环月轨道决定了一年中卫星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很大.同时月球反照.红外辐射随时间的变化也较大。因此,卫星的外热流环境复杂多变。这给热控和电源系统的设计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嫦娥一号”卫星复杂的飞行阶段和飞行姿态,以及月球表面特殊的温度分布,卫星表面的外热流非常复杂.变化剧烈,给整星的热控设计带来很大困难。

能否突破这些关键技术,既决定了“嫦娥十号”卫星能否完成月球探测任务。也决定了“嫦娥工程”的成败。近期中国的月球探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探月三步走。第一步是环月探测。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一一“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时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第二步是月面软着陆器探测与月球车月面巡视勘察,2012年左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试验月球软着陆和月球车技术。第三步是月面自动采样返回,2017年前后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采集关键性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进行系统深入研究。

小题1:下列关于“嫦娥一号”卫星的相关信息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嫦娥一号”升空后将经过4次变轨, 2到3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最终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飞行轨道。

B.“嫦娥一号”卫星正常进入初始地球轨道后开始消除偏差.建立巡航姿态。

C.在距月球200公里的环月轨道上,“嫦娥一号”将飞行一年时间完成其探月使命。

D.“嫦娥一号”在太空中很多时间内处于不可见区域,原因仅是我国测控网网站分布有限。小题2:关于“嫦娥一号”卫星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月球表面不像地球有比较稳定的红外辐射场,所以对月姿态确定可采用紫外敏感器或星敏感器加外推算法。

B.“嫦娥一号”卫星和中低轨道卫星相比,前者的测控通信的自由空间损耗高于后者。

C.“嫦娥一号”的热控设计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嫦娥一号”卫星复杂的飞行阶段和飞行姿态以及特殊的月球温度,卫星表面的外热流非常复杂,变化剧烈

D.“嫦娥一号”卫星研制中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轨道设计.对月姿态确定技术.测控和数据传输.星上热控和电源系统的设计。小题3:下列内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改写了我国研制发射的各类卫星均是在地球引力的范围内运行的历史。

B.“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探月计划三步走的第一步已获得圆满成功。

C.解决建立中途修正的数学模型.方法和编制软件的问题是绕月轨道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

D.近期中国探月三步走的计划若能顺利完成,中国就将实施载人登月计划。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