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然只是存现于具体事务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家所制定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所学知识,以王夫之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4分)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三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4分)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3分)

答案

(6分)(1)不同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3分)

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3分)

(7分)(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观点即可(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的揭露君主制弊端,“经世致用等”)(4分)

特点:一方面儒学逐渐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出现反儒学传统,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3分)

(7分)(3)反对神化孔子;(2分)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而变化。(2分)

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3分)

题目分析:(1)根据题干“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结合所学,可知两派思想家前者属程朱理学,后者属陆王心学,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

(2)根据所学,列举王夫之同时代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的观点即可;根据材料,材料一反映了理学的发展,材料二反映了明清之际王夫之等人批判的继承儒学。

(3)根据题干“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说明李贽挑战孔子的权威,主张是非标准随时代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意义在于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点评:儒学在古代的发展演变。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在这期间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产生了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李悝、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思想。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大一统局面建立和巩固的时期,儒学经历了从秦时“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确立儒学为国家正统思想的历程。隋唐时期实行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儒学由此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唐末五代之际,儒学几乎丧失了规范社会、支撑人心的实际作用,陷入困境。北宋创立的理学被看做是儒学的复兴。南宋思想家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此外还出现有理学的另一派陆王心学。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思想界出现了继春秋百家争鸣之后又一次活跃的局面,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他们对儒学传统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和修改。

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