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1844年,中国茶的出口量达到53万担,超过鸦片战争前最高出口量13万担,此后出口量继续上升。当时,中国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不能说明

A.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减少

B.列强侵华客观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中国逐渐沦为了列强的原料产地

D.传统的小农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鸦片战争后,农产品的出口,一方面显示出中国的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不断的减少,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ABC均正确。根据分析,D项错误,故选D。

点评: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自然经济的解体,另一个方面中国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主要是洋务工业和民族工业。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也需要掌握。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
问答题

某建设单位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组织某建设项目全过程总承包(即EPC模式)的公开招标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建设单位要求,该工程工期定为两年,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口向,决定该工程在基本方案确定后即开始招标,确定的招标程序如下:

(1)成立该工程招标领导机构;

(2)委托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

(3)发出投标邀请书;

(4)对报名参加投标者进行资格预审,并将结果通知合格的申请投标人;

(5)向所有获得投标资格的投标人发售招标文件;

(6)召开投标预备会;

(7)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

(8)建立评标组织,制定标底和评标、定标办法;

(9)召开开标会议,审查投标书;

(10)组织评标;

(11)与合格的投标者进行质疑澄清;

(12)决定中标单位;

(13)发出中标通知书;

(14)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签订承包、发包合同。

【问题】指出上述招标程序中的不妥和不完善之处。

2.该工程共有七家投标人投标,在开标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

(1)其中一家投标人的投标书没有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密封和加盖企业法人印章,经招标监督机构认定,该投标做无效投标处理;

(2)其中一家投标人提供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书是复印件,经招标监督机构认定,该投标做无效投标处理;

(3)开标人发现剩余的五家投标人中,有一家的投标报价与标底价格相差较大,经现场商议,也作为无效投标处理。

指明以上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3.假设该工程有效标书经评标专家的评审,其中A、B、C三家投标单位投标方案的有关参数,如表6-6所示。

表6-6 各投标方案有关参数表

若基准折现率为10%,且已知A方案寿命期年费用为72.40万元;B方案寿命期年费用为 69.93万元。试计算C方案寿命期年费用,并利用年费用指标对三个投标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4.建设单位从建设项目投资控制角度考虑,倾向于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固定总价合同具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