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直是脱光衣服让人看。”2005年初,德国ZF集团对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历时半个月的调查,调查细致得“毫无商业机密可言”。杭齿是我国机械传动装置行业的龙头,掌握着多项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其船用齿轮箱生产规模居亚洲第一,但是杭齿的汽车变速箱生产能力相对较弱,试图通过与世界传动行业巨头 ZF集团合作来提高。此前,合作谈判进行了两年多。通过这次调查,ZF公司完全掌握了杭齿的“底细”。而且,它早就掌握了杭齿大股东、能够决定杭齿命运的杭州萧山区政府的“底线”——一定要达成合资。ZF公司曾放言:不按照整体合资、外方控股70%的要求办,就不来杭州投资。杭齿高层几乎全部反对,但迫于区政府的指令,全面合资的意向书还是签署了。据此,杭齿将全部并入合资公司,只拥有很少的管理权,不再拥有自主开发相关产品的权利,不能再使用近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品牌。这次不计成本、自残式的合资被披露后,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2005年底,合资事宜全面停止。萧山区和浙江省都表示要大力支持杭齿自主创新,帮助其解决厂房狭小、人员包袱重等各种问题。杭齿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一事也正在积极进行。杭齿无疑是幸运的,避免了“合资——亏损——外方独资(控股)”这一很有可能出现的局面。然而,许多国有骨干企业并没有这样的幸运。它们在合资的道路上,已经书写、正在书写和将要书写违背中方合资初衷的命运。大连机电厂是中国最大的电机企业,一直是国内中小电机行业技术发展的领航者。1996年与新加坡威斯特公司合资后,连年亏损,仅3年时间就被新方收购,一半以上职工失业,技术平台瓦解。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是全国唯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企业,其产品占据国内市场的95%。1997年它的优质资产与美国一公司合资,7年后被美国公司全部收购。从此,中国大型农业机械领域的技术平台瓦解,农业大国中国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市场被美国公司垄断。中国化工机械制造的设备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锦西化机,拥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制造、维修技术,2004年全集团盈利800多万元。2005年,在葫芦岛市政府的主导下,锦西化机与德国西门子合资,丧失了对其最大且唯一盈利的分厂的控制权。从此,国内大型化肥设备维修依靠的对象变成了外国公司。《中国工业报》集中报道过十几个这样的合资案例。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张承耀研究员在总结它们的共性时提到:我们要“利用外资”,结果反而“被外资利用”。企业往往“拱手相让”,合资成了“外商与官员的双赢”。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学院教授路风等专家尖锐指出,各地正在把引进外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国企改制的主要途径。而政府违背市场规律,追求短期政绩,其主导的这类合资与引进技术没有必然关系;相反,合资后由外方控股,原有的研发队伍和技术积累大部分解体、流失。“外国的(技术)学不到,自己的技术也丢了。”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高梁忧心仲忡。 2.为什么高新技术产业原创成果少经济学家魏杰告诉半月谈记者:没有现代一流实验室的孵化,知识很难转化为高端技术。国内众多齿轮生产企业在中低端激烈竞争,核心研发能力上不去。最薄弱的汽车齿轮变速箱,几乎全靠进口,2004年就花掉近12亿美元。中国齿轮专业协会秘书长王声堂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众多企业共享的、基础性技术交流平台没有建立起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主任郭励弘认为,政府重视的是搞实业,而对技术平台的建设“不太支持”。而在发达国家,王声堂介绍,共享技术平台都是由各个行业的协会来组织协调,政府扶持、企业参与。政府负担约60%的费用,企业承担约40%。基础性的工作没人做,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又不畅通,“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以小农式的方式进行创新”。安徽江淮汽车集团主要经营指标为什么能够连续15年保持年均50%的增长董事长左延安说:我们投入3亿元建立了研发中心,研发费用2002年是1.9亿元,2005年提高到了5.45亿元。3.没有自主创新也能活得好好的,那么干吗要花大力气、冒大风险去搞动力不足,极大妨碍了企业的创新。这与市场竞争环境的不公平有很大关系。以汽车产业为例,像本土汽车企业所得税是33%,而合资企业只有17%,有的仅7.5%。科技部研究中心研究员金履忠指出:这无疑是奖赏合资中的外方,打压、扼杀民族工业。还有,按照目前的税法,国家是要对企业的研发投入经费征税的。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