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等知识精英,以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为舞台,将庞大的西方自由主义体系,针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浓缩为“民主”与“科学”两个口号,进行启蒙宣传,反对一切旧文化,由此掀起了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被称之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李明海《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政治失败》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的政治运动,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一场对固有文化进行批评和反省,同时努力追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密接、相互融合的一场文化革新运动,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近代史研究》

材料二 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五四之后不久,前后不到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更接近真实的原因可能是,主观方面: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在没有真正参透“西学”的情况下,便轻易地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客观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等……使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对他们的信仰和追求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十月革命,特别是加拉罕代表苏俄发表的废除原沙俄在中国一切侵略权益的宣言,1920年3月传到北京之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群体”,便迅速地告别了自由主义,转到社会主义立场,走上了“政党革命”的道路。

——李明海《偶然与理想:新文化运动的早夭》

在他(梁启超)看来,眼下的西方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哪能再给非欧民族提供效法的榜样?……西方文明之所以走到这步田地,表面上是战争所致,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内在的弱点所造成的。……俄国的社会道路是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十月革命的胜利亦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成就。俄国同样是一个专制主义国家,……可是,就是在这片既专制又落后的土地上,竟然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一夜之间把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远远抛在后头。

——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

——张太雷《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自由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对比表。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新特点。(12分)

 自由主义传统文化
权利来源天赋 * *  
权利主体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君权至上
权利制约 君主专制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人性个性自由、个人自由 
(2)为什么说“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早夭了”?根据材料二说明其原因。(13分)

答案

(1)对比表:(8分)

 自由主义传统文化
权利来源 君权神授
权利主体  
权利制约代议制民主,分权与制衡 
经济政策经济自由 
人性 克己复礼、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新特点:“宣传自由主义”、“追求与世界文化融合”。(4分)

(2)早夭:1920年3月以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群体”,告别了自由主义,转到社会主义立场,走上了政党革命的道路。自由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所取代。(5分)

原因:知识分子并未真正参透西学;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的弊端;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之后,政治斗争逐渐占据主流地位。(8分)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填写表格,依据所学从二者比较的相反方面去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对应材料一,从材料一中“将庞大的西方自由主义体系”以及“同时努力追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密接、相互融合”的信息来归结答案即可。第(2)问对应材料二,从材料二中“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五四之后不久,前后不到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迅速地告别了自由主义,转到社会主义立场,走上了“政党革命”的道路”等信息来综合归纳;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没有真正参透“西学”的情况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等……使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对他们的信仰和追求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十月革命,特别是加拉罕代表苏俄发表的废除原沙俄在中国一切侵略权益的宣言”等信息来归纳答案。

问答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