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 (含天津) | 江苏 (含上海)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湖北 | 奉天 | 其余省份 |
58% | 19.82% | 5.37% | 4.22% | 3.96% | 2.56% | 2.43% | 2.43% | 1.02% |
A.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挫折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C.民族资本较之于外国资本仍处于劣势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答案:B
题目分析: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发展迅速。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直隶、江苏(包括天津、上海)地区发展较快,而内陆省份发展缓慢,反映了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A、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
点评: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它大体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日渐萎缩等几个阶段。人们形象地把这几个阶段称之为“春”“夏”“秋”“冬”。“春”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夏”指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秋”指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冬”指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处于濒临破产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