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各取30mL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加入同一种镁铝合金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1)甲组实验中,盐酸________(填“过量”“适量”或“不足量”),乙组实验中,盐酸_______(填“过量”“适量”或“不足量”)。参考合适的数据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

(2)参考合适的数据组合求得的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丙组实验之后,向容器中加入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能使合金中的铝恰好溶解,不形成含铝的沉淀,并使Mg2+刚好沉淀完全,再过滤出不溶固体,求滤液中各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答案

(1)过量; 不足量; 1mol·L-1

(2)1∶1

(3)滤液中溶质为NaCl,NaAlO2

设丙组中Mg、Al的物质的量均为x。

则24x+27x=0.459

x=0.009mol

根据Cl元素守恒:

n(NaCl)=n(HCl)=1×0.03=0.03mol

根据Al元素守恒:n(NaAlO2)=n(Al)=0.009mol

由Na元素守恒:n(NaOH)=n(NaCl)+n(NaAlO2)=0.03+0.009=0.039mol

V(NaOH)=0.039L=39mL

选择题
问答题

(2006年)  案情:甲在2003年10月15日见路边一辆面包车没有上锁,即将车开走,前往A市。行驶途中,行人乙拦车要求搭乘,甲同意。甲见乙提包内有巨额现金,遂起意图财。行驶到某偏僻处时,甲谎称发生故障,请乙下车帮助推车。乙将手提包放在面包车座位上,然后下车。甲乘机发动面包车欲逃。乙察觉出甲的意图后,紧抓住车门不放,被面包车拖行10余米。甲见乙仍不松手并跟着车跑,便加速疾驶,使乙摔倒在地,造成重伤。乙报警后,公安机关根据汽车号牌将甲查获。  讯问过程中,虽有乙的指认并查获赃物,但甲拒不交待。侦查人员丙、丁对此十分气愤,对甲进行殴打,造成甲轻伤。在这种情况下,甲供述了以上犯罪事实,同时还交待了其在B市所犯的以下罪行:2003年6月的一天,甲于某小学放学之际,在校门前拦截了一名一年级男生,将其骗走,随即带该男生到某个体商店,向商店老板购买价值5000余元的高档烟酒。在交款时,甲声称未带够钱,将男生留在商店,回去拿钱交款后再将男生带走。商店老板以为男生是甲的儿子便同意了。甲携带烟酒逃之夭夭。公安机关查明,甲身边确有若干与甲骗来的烟酒名称相同的烟酒,但未能查找到商店老板和男生。  本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甲称其认罪口供均系侦查人员丙、丁对他刑讯逼供所致,推翻了以前所有的有罪供述。经检察人员调查核实,确认了侦查人员丙、丁对甲刑讯逼供的事实。  问题:  请根据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上述案例中甲、丙、丁的各种行为及相关事实分别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