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汉朝的内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立时不存在宰相一职,故A排除;汉朝的内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都是为了加强皇权而设立的机构,本质上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的特点,故B项不正确,答案选择C项;D项材料中没有反映。

点评: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有三个角度:(1)准确理解具体政治制度的运行程序,如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科举制度等;(2)分析各个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要求考生既要看到其共同反映的趋势,又要看到每一朝代的不同特色;(3)比较不同时代的官吏选拔机制,认识各个朝代官吏选拔的标准的不同及其作用。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开在夜晚的灯笼花

〔日〕川端康成

  前方河堤的尽头,一簇簇可爱的五彩灯笼的火光在摇曳,好像寂静的村庄在庆祝五谷神节。不到近处,也可以明白那是孩子们在河堤的草丛中捕捉虫子,足有二十个灯笼。一个个灯笼,不仅放出红黄蓝绿紫的光彩,而且每个灯笼都可以放出五光十色。有些小巧的红灯笼,像是在商店里买来的。但是,更多的可爱的四方灯笼都是孩子们自己精心设计,亲手制作的。二十个孩子聚集在这静悄悄的河堤上,摇晃着美丽的灯笼。此情此景,多么像一篇童话啊!

  原来,一天夜里,镇上一个男孩在河堤上听见了虫声,第二天晚上,他买了一个灯笼,打着它去寻觅鸣虫的所在。第三天,就来了两个孩子。新来的孩子买不起灯笼,找来个小纸盒,将前后剪掉,糊上薄纸,在盒底立了一根蜡烛,顶上系上一根绳子,自制了一个“灯笼”。孩子增至五人,后来又增至七人。他们学会了在剪好的纸盒上糊上采光薄纸,画了绚丽多彩的画。这些聪颖的小美术家们还在纸盒上开了许多小洞,有圆的、三角的、菱形的,还有树叶形的。一个个不同形状的小亮洞,涂上了不同的颜色。还有的孩子在同一个灯笼上装饰了圆的、菱形的、红的、绿的花样。

  买灯笼的孩子扔掉了店里可以买到的没有特色的灯笼,提着自制灯笼的孩子也扔掉了设计简单的灯笼。昨晚提过的灯笼是透亮的花样,第二天孩子们就不满足了。白天他们又找来纸盒、纸、画笔、剪刀、小刀和浆糊,一心创作日新月异的灯笼。大概他们心中在想:我的灯笼啊,做得最珍奇、最美丽的!

  四方灯笼剪成古代灯笼的式样。不仅剪出花样,而且在上面刻上诸如“吉彦”、“绫子”等制作者的名字。这与在红灯笼上画画不一样,它是把厚纸盒挖了小洞,然后贴上薄纸,烛光只能透过这些挖开的花样小洞照射出来,造成花样的色彩和形状。这二十个灯笼,照亮了草丛。

1、词句摘抄:

(1)请从文中摘抄两个描摹灯笼的四字短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文中摘抄一个能够表现孩子们好强心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文中孩子们的特点。

  这是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3、假如你也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你制作的灯笼是怎样的?请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加以描摹。(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