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如图7-4-11所示,用拉力F使一个质量为m的木箱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冰道上移动了s后撤去F,拉力F跟木箱前进的方向的夹角为θ,木箱与冰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撤去F时木箱获得的速度及撤去F后木箱滑行的距离.

图7-4-11

答案

v=

s′=[Fcosθ-μ(mg-Fsinθ)]s/μmg

撤去拉力F前,F对物体做正功,摩擦力Ff做负功,G和FN不做功.

初动能Ek1=0,末动能Ek2=mv2/2.

由动能定理Fscosθ-Ffs=mv2-0,

且Ff=μ(mg-Fsinθ)

解得:v=

撤去F后,木箱在摩擦力作用下滑行到停止,由动能定理-Ff′s′=0-mv2/2,Ff′=μmg,得

s′=[Fcosθ-μ(mg-Fsinθ)]s/μmg.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1.下列对本段文字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B.字有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

C.直指意义易用,联想意义难用。

D.文学的文字须顾到联想的意义。

2.下列对本段文字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直指的意义是固定的,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

B.直指的意义偏于类型,联想的意义偏于个性。

C.“烟”这个例子说明字的意义繁杂难以确定。

D.举东坡的诗说明联想意义不易控制,它可使诗文意蕴丰富。

3.对这段文字内容的分析和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字有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容易明确,但联想的意义却不易捉摸。

B.无论是科学的文字还是文学的文字,都必须做到直指的和联想的意义的完美结合。

C.文学创作时要敢于大胆发挥想象和联想,不能满足平淡的描述与表达。

D.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要善用联想的意义,这样就能使诗文意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