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西藏的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为此,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要确保西藏生态良好,构建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实现西藏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西藏将安排4.9亿元资金用于绿化造林工作,争取实现林业产值10亿元以上,林业带动农牧民增收7.5亿元以上。据了解,西藏绿化造林主要选用宜于当地生长的杨树、柳树、榆树和沙棘等树种。据估计,要完成整个自治区今年的造林绿化任务,需要苗木约四——五千万株。而依照西藏现有苗圃的供给能力推算,苗木缺口将达两千万之多。缺口的苗木要积极争取由相邻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与西藏类似的兄弟省份调运,以解决西藏苗木无法完全自给的问题。

(1)试分析材料一中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近些年来,我国西藏和新疆的极少数分裂分子不断制造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端,均遭到我国各族人民的一致反对。2009年4月,中美两国元首在伦敦会唔时,就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全面的中美关系达成共识。在涉藏和涉疆问题上,奥巴马政府多次表示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西藏、新疆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独立”和旨在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

(2)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藏独”和“疆独”行为为什么遭到我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也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确保西藏生态良好,构建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实现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充分发挥正确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②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西藏的绿化造林选取适宜于当地生长的树种,就体现了这一要求。③干事业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加绿化造林投资、增加林业产值、促进农牧民增收、从外省调进苗木等,都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2)①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最高利益,“藏独”和“疆独”行为不得人心。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贯彻,民族政策的落实,维护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尊重他国主权、不干涉他国内政是主权国家的义务,也是联合国 * * 的原则。西藏、新疆问题是我国的内政,“藏独”和“疆独”行为自然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和支持。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