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李进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查阅资料做了如下笔记(见下表)。通过对该笔记的分析,他对申新公司和民族工业得出了一些认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申新纺织公司的变迁:民国4年,从英国进口36台纱机,采用股份公司形式的“上海申新纺织厂”(即申新一厂)开工。民国8年利润达到100万元。

民国10年在上海组成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三新财团”),构成荣家资本集团。三新总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据民国21年统计,申新纺织公司共有9家厂,占全国民族资本(东北除外)纺锭、布机总数的19.9%和28.1%。

抗日战争期间,除汉口分厂内迁重庆、宝鸡外,余均被日军侵占。

抗战胜利后,申新原有各厂规模均未恢复至战前水平。

1951~1955年,各地申新纱厂相继实现公私合营。

A.公司创办时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B.公司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 

C.公私合营后公司的性质发生巨变

D.国际因素对民族工业发展影响较大

答案

答案:A

题目分析:A项材料并未体现,材料只是说从英国引进了相关机器,故选A。公司成立后,开用股份制的形式,在一战期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企业公司合营后,性质由私有变为了公有。因此BCD均正确。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