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某位同学在学习了必修三后,对中国古代思想非常感兴趣,在学校资源室搜集了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及主张,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四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

请回答:

(1)请概括材料一中孟子的思想核心。(1分)

(2)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2分)

(3)材料三中李贽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

(4)材料四顾炎武的治学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作者对民族危亡问题的认识。(2分)

(5)材料三四与一二相比,思想主张发生很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1分)

答案

(1)民本思想(或以民为本、民贵君轻)。(1分)

(2) “君权神授”,“大一统”。(2分)他创立的新儒学体系,适合了统治者的需要,使儒家成为正统,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

(3)李贽提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分)

(4)治学思想:经世致用。(1分)认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或每个人都有责任来挽救与振兴国家)(1分)

(5)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也可给分)(1分)

题目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的理解,即“民贵君轻”的思想。

(2)材料“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反映的是“君权神授”思想。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李贽认为“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4)顾炎武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即经世致用;他对民族危亡问题的认识可以根据其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概括。

(5)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根源从经济基础方面考虑。

点评: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四个阶段,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民主思想。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