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12年3月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务院 * * 温 * * 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中新网

材料二 2012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贾庆林指出,人民政协全年编报社情民意信息267期,反映意见和建议1435条,提出相关提案1900件,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努力。

——人民网

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二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制度?这些制度建立的根本前提是什么?(6分)

(2)材料三中的两部宪法的根本不同之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它们所体现的原则。(7分)

答案

(1)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分)

根本前提:新中国的成立。(2分)

(2)根本不同之处:

前者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后者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分)

原则:前者体现了人民主权、三权分立、自由民主等原则,后者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的原则。(5分)

题目分析:(1)根据材料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材料一说的是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材料二说的是政协制度。他们是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建立的前提是新中国的建立。(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本的不同在于宪法的性质的不同;它们所体现的原则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点评: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此外,还建立了中 * *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单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